向哲浚(1892年1月28日-1987年8月31日),原名哲文,湖南省宁乡县金洲镇全民泉塘向家塅人。向哲浚曾在耶鲁大学留学,曾任北京、法政、孙吴等大学教授。
向哲浚在长沙修业中学读书时,目睹徐特立老师在群众大会上,为敦促清廷速开国会以救危亡而断指血书,深受教育。1917年,他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考入美国耶鲁大学,获文学学士。两年后,再获国际法和国际私法两个学士学位。1925年回国后,向哲浚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教书,并任“收回法权筹备委员会”秘书。1933年至1941年,向哲浚任第一特区地方法院首席检察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向哲浚被任命为上海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随后,他被任命为东京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赴东京审判日军甲级战犯,为东京大审判取得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1948年底,向哲浚从日本抵南京。此时,中国国民党政权全面崩溃已成定局。因此,他决定不去台湾,辞掉一切职务,回上海市与家人团聚。1949年2月,向哲浚被上海大厦大学和东吴大学法学院聘为教授。1952年,任复旦大学教授。1958年,调到上海社会科学院。1960年,任上海财经学院英文研究室主任,直至1965年退休。此后,向哲浚多次接待司法和新闻界朋友,解答与国际法有关问题。此外,向哲浚积极配合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筹建工作,介绍东京审判的许多情况。1987年8月31日,向哲浚在上海逝世,终年95岁。
人物生平
学习经历
向哲浚在长沙修业中学读书时,目睹徐特立老师在群众大会上,为敦促清廷速开国会以救危亡而断指血书,深受教育。1917年,他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考入耶鲁大学,获文学学士。两年后,再获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两个学士学位。1919年,向哲浚和在美留学生一道,通电在巴黎的中国政府代表陆征祥,强烈抗议在“和约”上签字。
工作经历
1925年回国后,向哲浚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教书,并任“收回法权筹备委员会”秘书。1928年至1930年,在中央大学讲授《国际法》。1932年至1933年,任江苏省吴县法院院长。1933年至1941年,任第一特区地方法院首席检察官。1942年,任重庆司法行政部参事,后任国际最高委员会秘书。1943年7月,任最高法院浙粤分庭检察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向哲浚被任命为上海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随后,他被任命为东京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赴东京审判日军甲级战犯,为东京大审判取得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1948年底,向哲浚从日本抵南京。此时,中国国民党政权全面崩溃已成定局。因此,他决定不去台湾,毅然辞掉一切职务,回上海市与家人团聚。
1949年2月,向哲浚接受大夏大学和东吴大学的聘请,讲授《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审判》等课程,接着参加了思想改造运动和院系调整,1952年转到复旦大学法律系任教,之后又调到社会科学院和上海财经学院(即今日的上海财经大学)工作,任财经学院基础部外语教研组主任多年。1965年,向哲浚选择退休。此后,向哲浚多次接待司法和新闻界朋友,解答与国际法有关问题。1980年代初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向哲浚多次在不同场合发表义正辞严的谈话,痛斥日本右派妄图复活军国主义的可耻行径,还积极配合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筹建工作,介绍东京审判的许多情况。1987年8月31日,向哲浚在上海逝世,终年95岁。
个人生活
参考来源:
相关评价
所谓“燕赵悲歌之士”,大概就是像向检察官这样的人吧。(辩护律师泷川政次郎)
向哲濬,中国检察官,永不退庭的历史证人。(人民法院报评)
相关事件
参与东京审判
1946年1月19日,经盟国授权,道格拉斯·麦克阿瑟颁布了《特别通告》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宣布在东京正式成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准备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1月28日,由美中英苏法等11国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成立。远东盟军总部在组建国际军事法庭的过程中,向中国政府要求派遣一位精通英语、有英美法系和国家法知识背景的法官。中国国民党政府就决定选派向哲浚出任此职。向哲浚考虑年龄等因素,推荐了其清华大学出身的师弟的梅汝璈出任法官,自己则担任了检察官一职。1946年2月7日,由向哲浚向国际检察局递交了11名日本侵华战犯名单。当时军事法庭采取英美法诉讼程序,定罪要看证据是否有力、还要不被对方的辩护驳倒。由于战争期间中方没有注意搜集和保留证据,日方借口严守军事秘密,投降后销毁了大量罪证,为此向哲浚排除万难,频繁带领工作人员前往中国过去的敌占区寻找人证和物证,还前往查阅被查封的日本陆军省档案库存,从字里行间发掘日本侵华罪行的证据。1946年3月31日,朱世明飞抵东京时,正是向哲浚调查取证最艰难的时候。朱世明得知后,亲自出面,说服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开放了被查封的日方档案,从而使得向哲浚从极度机密的日方文件中,获得了战犯们的第一手罪证。
由于美国等国也包括中国,对日正式宣战是在“偷袭珍珠港”之后的1941年12月,国际检察局也就有人提议起诉从1941年起。向哲浚不同意,要求回溯到1937年7月7日的“七七事变”,到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一直到1928年,即张作霖被日军炸死的“皇姑屯事件”事发年。因为从那年起,日本就开始了大量战争行为,使得中国生灵涂炭。如果从1941年算起,哪怕从1937年算起,许多日本战争罪犯就会逃脱惩罚,有的可能重罪轻判。1946年春,国际检察局开始起草起诉书。经向哲浚据理力争,终将1928年“皇姑屯事件”发生日正式确定为中国对日本战犯起诉的起始日,将起诉起始日从抗日战争爆发的1937年提前了9年。 在法庭上,向哲浚多次举证发言。审理“南京大屠杀”案时,战犯松井石根在辩护中把自己的罪责推得一干二净。向哲浚当庭展示了一叠资料,包括1937年12月10日有松井石根亲笔签名的进攻南京的命令,最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无以辩驳的事实宣告松井石根率日本军队在南京犯下了滔天罪行。审判土肥原贤二和板垣征四郎时,向哲浚提出:“土肥原和板垣在中国犯罪最多,应由中国检察官负责对此二人的控诉。”还从南京搬来援兵倪征燠出任其首席顾问。板垣提出书面证词想证明“满州国”是根据“民意”成立的,中国检察官出示日本御前会议文件和内阁会议文件、密电、动员令等材料进行有力的盘问反驳。1948年11月12日,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等7名被告被判绞刑,另有16人被判处无期徒刑。1948年12月23日绞刑执行,向哲浚和中国军事代表团团长商震应邀参加见证。
提证历时九个月之久,审讯持续了两年半,起诉书有42页,全英文记录材料48412页,检察官与被告双方的受理证据4336份。向哲浚参加了全部414次庭审,除插话外,作了20次发言。这些言论都记载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的白纸黑字之中。正是在中国检察官团队有力的指控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主要战犯作出了公正判决。
后世纪念
2010年4月,《东京审判·中国检察官向哲浚》一书,由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出版专项基金资助,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向哲浚和周芳的儿子向隆万。《东京审判·中国检察官向哲浚》一书,详实回顾了东京审判历史,不仅收录了向哲浚在法庭上10次讲话的英文原稿、中文翻译,还有向哲浚妻子周芳的回忆录。书中不少文献和照片由向隆万从美国收集的。该书还发表了向哲浚夫人周芳女士生前撰写的回忆录。
【人物春秋】东京大审判检察官向哲浚传奇.微信公众平台.2025-09-22
向哲浚 1892.1.28——1987.8.31.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2025-09-26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长沙籍检察官向哲浚.新浪网.2023-12-23
《二战战犯审判中的中国法律人》系列① 向哲浚:东京大审判中的中国检察官.澎湃新闻.2025-09-22
检察人物∣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的中国检察官向哲浚.微信公众平台.2025-10-01
法庭上,他怒问:“那什么是战争?”.微信公众平台.2025-09-22